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18

精神科藥物包括抗抑鬱藥是對人有害

精神科藥物包括抗抑鬱藥是對人有害的 。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 FDA ) 的諮詢委員會在 200 4 年對所有抗抑鬱藥發出黑箱標籤警告 (black-box warning) , 表明抗抑鬱藥會增加年輕人的自殺念頭,感覺和行為。該決定源於一項以 372 項隨機臨床試驗,涉及近 100,000 名參與者分析,結果顯示, 4 % 接受抗抑鬱藥的患者有自殺念頭或自殺行為發生,而服用安慰劑的只有 2 % 。按照一般抗抑鬱藥的包裝標籤, 所有年齡 的患者 開始服用抗抑鬱藥 , 應被密切監測有自殺念頭和行為出現和惡化。 1 三年後 ,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 所有精神科藥物 發出黑箱標籤警告 , 警告藥物會增加腦退化老年的死亡率。該決定源於 FDA 在 2007 年審查了加拿大發佈的兩項研究,發現服用新一 、二 代精神科藥物會增加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2 黑箱標籤警告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處方藥物最嚴格的標籤要求。像香港的煙草包裝警告一樣 , 如果沒有危害公眾健康,政府絕不會要求在包裝上印上警告字眼。如果不是事實,製藥公司亦不會願意在藥物包裝上印上這些警告字眼。畢竟,誰想要那些警告嚇跑了消費者 ? 根據香港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網頁 , 常用的精神科藥物包括抗抑鬱藥、抗思覺失調藥物、情緒穩定劑、鎮靜劑和安眠藥、及老年癡呆症藥物等 。抗抑鬱藥泛指用於治療抑鬱症的藥物。現今常用的抗抑鬱藥主要包括「三環抗抑鬱藥」( Tricyclics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 SSRI ),「血清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 SNRI )等。 所有抗抑鬱藥引起的躁狂症 , 而在所有抗抑鬱藥 FDA 批准的標籤上都印了躁狂症這公認的不良反應 。 3 Preta A 和兩 名精神科醫生 跟進 了 533 名入精神病院進行 14 個月研究 ,發現 43 名 ( 8.1 %) 入院原因是 因服用以下抗抑鬱藥物而引發躁狂症和 / 或精神病。其中 12 名 是新發病的躁狂症或精神病 ; 12 名 中 有 3 個是嚴重的病發個案 , 包括兩個涉及 有 自殺念頭。一名患有雙相情感障礙 (bipolar disorder) 的 52 歲已婚女性當同時服用 desipramine, fluvoxamine, risperidone, zolpidem 和

精神病是一種疾病嗎?

精神病是一種疾病嗎? 精神病根本不是一種疾病 。 於 1961 年,精神科醫生 Thomas Szasz 在其書中 The Myth of Mental Illness: Foundations of a Theory of Personal Conduct 指出根本沒有精神病這回事。因為精神科不像醫學,根本沒有實質基礎去 「 確診疾病 」 和 「 醫治 」 。一直以來,精神科醫生都濫用了科學概念和欺騙了病人。 1 54 年後, Thomas Szasz 所說的仍然是 被 肯定的 。 「 『 精神病 』 非常具有誤導性,因為我們診斷出的 『 精神上的障礙 』 只不過是對臨床醫生觀察人們所做或所說的內容的描述,而不是所有已確定的疾病 。 」 - 這是精 神科醫生 和前 DSM-IV 特別工作組主席 Allen Frances 在 2015 年的陳述。他更說 : 「 沒有精神病學的客觀測試 - 沒有 X 光片,實驗或檢查結果明確說明某人有沒有精神病。精神病沒有定義。根本無法定義。 」 2 公眾一直認為精神病的診斷與疾病的醫學診斷相同,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精神科醫生普遍的共識,但不是他們經常向公眾承認的事實,因為這正是精神病學建立的基礎。事實上,所有 『 精神上的障礙 』 都包含在精神病學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 DSM )中,這是由精神科醫生從字面上投票決定甚麼是精神疾病。與其他醫學不同,精神障礙是通過政治而非醫療過程而產生的。上述說明並非個人意見。在美國,國家領先的精神衛生組織是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NIMH ),這就是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 Thomas Insel 在 2013 年所說的: 「 雖然 DSM 被描述為該領域的 『 聖經 』 ,但它充其量只是一本字典 ...... 弱點是缺乏有效性。與我們對缺血性心臟病,淋巴瘤或愛滋病的定義不同, DSM 診斷基於對臨床 觀察蒐集眾 症狀的共識,而不是任何客觀實驗的測量。在其餘的醫學中,這相當於根據胸痛的性質或發燒的質量來建立診斷的系統。 」 3 根據香港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網頁 , 精神病是由於大腦一些部分受損,引致腦細胞功能障礙,例如腦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失衡。 4 美國 精神科醫生 Ron Leifer 強調 : 「 根本沒有生物不平衡 這回事